国际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 阅读正文

国际交流

“汉斯.凯尔森与东亚法文明”国际研讨会举行

发表于: 2011-05-28 09:49  点击:1227

          来源:互联网

    为纪念法学家汉斯•凯尔森诞辰130周年,5月25日-26日 “汉斯·凯尔森与东亚法文明”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世界各国对凯尔森理论研究方面最顶尖的法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凯尔森法学思想及其对东亚法文明的影响。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奥地利大使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维也纳凯尔森研究所共同举办。会议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同时举办凯尔森生平与研究文献展览。

    汉斯•凯尔森(Hans Kelsen)于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是20世纪最富有思想原创力的法学家。凯尔森在法哲学、宪法学与国际法学等领域都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影响。他提出了“纯粹法学”理论,为科学的法认识论提出了富有原创性的理论框架,成为当代法律实证主义研究无法绕开的思想高地,对世界法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奥地利宪法与宪法法院的缔造者,他的学术也对大陆法系,包括东亚诸多国家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国际法以及1945年设置联合国基本架构产生深远影响。凯尔森的学术思想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即被逐渐引入中国,近年不断有中国学者翻译其重要著作同时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性的作品,凯尔森对中国法学界产生了越来越重要影响,也被更多的学者和学生所熟知。

    此次会议不仅汇聚了来自中国、奥地利、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凯尔森及相关问题的顶尖学者,还邀请到奥地利最高行政法院院长等司法界重要人士的参与。整个会议历时1天半,近70位中外学者围绕“凯尔森纯粹法理论”,“凯尔森国家观与民主理论”,“凯尔森宪法诉讼观”,“凯尔森法学思想在东亚的接收”这四个理论命题展开深入讨论。

    今年也是中国-奥地利建交40周年,本次会议作为中奥文化交流项目,得到了奥地利大使馆的大力支持。此次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的会议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法学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进东亚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中国法学界与国际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会议开始之前,在明德法学楼二层大厅首先举行了“凯尔森著作及研究文献展”开展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奥地利大使馆Christian Steiner副大使、奥方专家Prof.Ernst-Floian WINTER、德国基尔大学法学院法哲学与公法教授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哲学与国家法教授斯坦利•鲍尔森共同为开展仪式进行了剪彩。此次展览不仅对凯尔森生平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展出了凯尔森原著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不同语言出版的研究凯尔森的有关文献。这不仅是在中国首次举办凯尔森有关生平和文献展览,而且也是对全世界凯尔森理论研究状况的一个全面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在展览结束后永久保存这批著作和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世界凯尔森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心和凯尔森教席。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奥地利大使馆Christian Steiner副大使、维也纳大学法学院院长Heinz Mayer教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文显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院长分别致辞,预祝本次大会能够圆满举行 
研讨会分为基调演讲和主题演讲。基调演讲环节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文显院长主持,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副教授托马斯•奥乐乔斯基(Thomas Olechowski)介绍了凯尔森的生平和作品;接下来,当代世界和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德国基尔大学法学院法哲学与公法教授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 Alexy)教授介绍了汉斯•凯尔森的“应然”概念,他从纯粹法理论的其它的基本概念的关系出发来阐释这个问题,这些基本概念包括规范、规则、授权等。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哲学与国家法教授斯坦利•鲍尔森教授从汉斯•凯尔森的生平及其著作、纯粹法学、凯尔森作品的三个时期、在法中间接或类比的运用逻辑的使命、凯尔森法学中的紧张关系六个方面来阐明他主讲的题目“纯粹法学的终结?”。在下午的基调演讲中,奥地利行政法院院长、维也纳大学教授亚伯隆纳(hc. Jabloner)通过法作为规范体系、法作为具有效力的强制制度等方面论证了凯尔森的法的概念。
基调演讲之后,主题演讲的第一个单元主要围绕凯尔森法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这个单元由社科院法学所的吴玉章教授主持,共有四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维也纳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海因茨•迈耶(Heinz Mayer)重点介绍了解释理论的几个现实问题。奥地利格拉兹大学教授卡尔•史特尔格(Karl Stöger)阐释了作为纯粹法学一部分的规范层级理论。德国基尔大学王晖博士重点讨论了凯尔森的归责观。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雷磊博士主要从意志论据和不适格理论作为切入口,分析并批判了凯尔森晚期规范理论中的不可推断的命题。主题演讲的第二个单元重点讨论了凯尔森的国家观及其民主理论,这个单元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刘兆兴教授主持,共四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来自台湾大学法学院的颜厥安教授从民主的理念和民主的现实面这两个层面及其关系说明了凯尔森的民主理论。来自韩国的朴峻奭教授阐述了凯尔森的规范和权威的问题。北大法学院徐爱国教授提出了凯尔森的正义相对论新论。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周林刚博士从分析“法律是一种强制秩序”这个命题是如何通向民主的这一问题,阐释了纯粹法学与民主的关系。人大法学院王旭博士分析了基础规范的政治价值。
会议第三单元由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主持,首先由日本的今井弘道教授讨论了《凯尔森与埃尔里希》,然后由於兴中教授和汉马可博士分别讨论了《凯尔森思想中的经验主义倾向》以及《法的违宪性----对凯尔森法学方法的批判》,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张书友老师运用动态和静态这两组概念集中分析了凯尔森的学术变化,山东大学副教授李忠夏就德国魏玛时期方向争议中的凯尔森进行了探讨。人大法学院的张龑老师对基础规范的可证立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说明了其与制宪过程的理论关系。在第四个单元中,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舒国滢教授主持,来自韩国学者朴恩正和日本的学者森村进分别向大会做了“凯尔森对韩国法哲学的影响”及“日本最近四十年对凯尔森思想的研究”主题发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冯玉军教授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郑永流分别就“汉斯•凯尔森与欧根•埃里希在中国”和“凯尔森在中国”这两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最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讲师主持了总结发言。
 
此次会议不仅展示了全世界对凯尔森理论的目前最主要的研究进展,而且为全世界研究凯尔森理论的学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与会学者对会议的学术性与研讨深度进行了高度评价。(文/李若兰刘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