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 阅读正文

国际交流

“证据法原理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在美国芝加哥市成功举行

xuebu 发表于: 2014-12-01 14:44  点击:771

    2014年11月21至22日,受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chool of Law)约翰·亨利·威格莫尔特座教授、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纳德·J.艾伦教授(Ronald Allen)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处长周加海法官、我校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副教授、汪诸豪博士赴美国芝加哥市参加了由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主办、坦桑尼亚共和国政府和“2011计划”中国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证据法原理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研讨会。

“证据法原理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在美国芝加哥市成功举行

会议期间,来自美国、中国、坦桑尼亚共和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六大洲的证据法领域专家共聚一堂,围绕“证据法改革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在他国的工作经历”、“坦桑尼亚证据法改革”、“中国法律体系新进展及证据法改革”、“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示范性效应”、“欧洲经验”、“对证据法的反思和哲学思考”等七大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张保生教授在大会开幕会上致辞,向与会各国专家学者、法官介绍了逾十年来中国证据立法、证据法学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由最高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大法官牵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定研究”及起草的《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建议稿)》进展情况。

随后,在大会首日进行的“中国法律体系新进展及证据法改革”环节,张保生教授以“Development of Evidence Law in China”(中国证据法的发展)为题做英文演讲,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证据法发展经历的三个核心阶段、重点介绍了人民法院证据体系建设的历程及现行证据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国证据体系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张中副教授在大会同环节中以“Practical Basis of Evidence Legislation in China”(中国证据立法的实证基础)为题做英文演讲,以2013年开展的十个试点法院调研角度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证据法立法现状及现今立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张中副教授指出,只有立足在中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并且切合中国法官的实际需求,一个良好的证据法系统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汪诸豪博士在大会同环节中以“Why Chinese Witnesses Do Not Testify at Trial in CriminalProceedings”(中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为何不出庭作证)为题做英文演讲,向与会各国专家学者介绍了2012年诉讼法中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具体规定及审判实践情况,并对2000年前后全国多家法院的证人出庭作证数据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概括提出了当前中国刑事诉讼审判活动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九个主要原因,并总结指出刑事诉讼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率较低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层次、系统化的难题,有来自法律理念和制度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国情现状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改革很难对此问题产生实质性改变。在未来的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应有更多的创新性方案和着眼于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提供便利的复合举措出台。

三位中国学者的演讲引发了大会现场的热烈讨论,并在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中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周加海法官在大会次日午餐会上做主题英文发言,以“念斌案”为例评价了2012年刑诉法实施后对中国司法审判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深远影响及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证据立法和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上,各国专家学者代表积极发言、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参会各国学者普遍肯定了中国近十年来在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步,并为中国司法改革问题、证据立法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

资料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